第22章扩大生产-《桃源农场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此时徐安和姜鱼在给果树剪枝去花,提高果树的产量。

    见到徐布衣又带着一帮人来,就停下手中的活。

    大家就在树底下站着。

    “徐安,这个时候挖地种菜,过时了吧?”

    “你们两口子能忙得过来吗?”

    “你到底在搞什么?说明白啊,大家都心痒痒的!”

    众人纷纷表达疑惑,希望徐安能给个解释。

    之前徐安不想多说,是因为他说了实话,大家都觉得他是傻子。

    现在他们已经被吊起胃口,徐安也不再藏着。

    “既然你们都这么好奇,那我就说了,我爸以前提过,要把农场改造成生态农庄,可惜他未能完成,所以我做这些,就是为了继续我爸未能完成的工作!”

    “你爸那时资金充足都干不了,你咋知道你就能成?”

    光是徐安一下子花上千块让人犁10亩地,他们就觉得有点鬼扯了。

    根本忙不过来。

    像养鸡那样再请人?那不亏死啊?

    搞不明白徐安这么做如何回本?

    也只有徐安知道,自己种这10亩地,顶得上机械化农场种一百亩挣的钱!

    因为他可以控制一天一熟,或者隔天一熟,也能一直保持高质量输出。

    而且忙不过来,还可以再请人,每斤能卖50块钱,徐安任性得起。

    “能不能成,咱们拭目以待好了。”

    徐安说道:“不过我还是希望大家跟我一块干,一个生态农庄的力量太小,如果是一个生态村的话,名声也容易打,大家也能过得富足。”

    这话一出,顿时就没人接话了!

    大家何曾没想过往那边发展?

    徐安这话说得轻巧,可现在村里的生产力大多在外头,也就一些老弱妇儒守着,能做的都是安部就班他们已经持续了许多年的保守生产,没有精力和力气和财力再去研究新的模式。

    虽然各有各的打算,但大多都在担心一条——他们失败不起。

    打造生态村,有许多基础设施是需要投钱建设,而且他们可能要放弃手上的生活来源,或者抽空过来搞生态,精力和“输不起”的压力都能让他们望而却步。

    就好比昨天说的养鸡。

    有些人家里实在没多少钱,再花个几百块买鸡回来养,如果不涨价,或者降价的话,到时候这些鸡养一天就亏一天的钱。

    你可以说他们有鸡吃了啊!

    关键是他们不想吃鸡,他们只希望这些鸡能换成钱,而且是比成林高的钱。

    谁都看不到明天是什么样子,何况是一个多月后的鸡价情况?

    听徐安的话,那跟赌又有什么分别?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